11月7日上午,记者找遍了整个海淀图书城昊海楼,才在二楼西南角发现一家专门经营科普图书的书店,记者在门外观察了近半小时,竟无一人踏入。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一门之隔的教育书店“考研考托高考MBA”的大牌子下人头攒动的火爆场面。
经过几天对北京几家综合书店与出版社的走访,记者感到一方面大家几乎都认为应该多出版多阅读些科普书,但另一方面似乎大伙又都很忙,青少年有一堆课本要读,成年人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干,学文科的以为科普不如金庸的小说好懂,理科出身的认为自己压根就没必要读这么浅显的文章,而且真正写得好的科普读物也似乎见到的不多。
记者专门就科普图书的出版发行与市场运作等问题采访了科普出版社的颜实副主编,他告诉记者,虽然近来科普读物的出版量有上升的趋势,但还不容乐观,首先是未形成有效快速的发行渠道,宣传力度太弱;其次是优秀的科普读物原创作者越来越少,以前诸如华罗庚、李四光等老科学家写科普文章的情形已不多见。外国此类文章虽多,但翻译水平要求很高,直接利益又少,不太有人愿意做;再者,出版社也面临着选材上实用主义与文化底蕴宣传的两难选择;另外,处于阅读科普类书籍最佳年龄段的10到20岁的青少年又有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记者询问据悉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发行场面热烈一事时,颜副主编说:“你瞧,好的质量、知名度,加上强大的宣传与市场运作,科普书籍还是有大量读者的,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